2025年10月11日,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与美国科罗拉多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的“国际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学术会议”在线上顺利召开。大会以“传承、创新、融合——探索针灸治疗IBS的精准化与国际化”为主题,聚焦针灸在IBS诊治中的前沿进展、机制研究与临床标准化,推动针灸在国际范围内的认可与应用。
本次会议由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李铁教授、美国科罗拉多中医药大学校长周松涛教授分别致辞。会议通过ZOOM平台全程直播,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专家学者、临床医师及研究生在线参与,促进了跨地域的高质量学术对话。

在专题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围绕IBS的针灸治疗,从理论、临床、指南到神经机制,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加拿大乔治亚学院刘东教授首先对《全球IBS针灸研究优先领域白皮书》进行了精要解读,明确了当前国际研究中针灸治疗IBS的重点方向与共识。随后,他在《盆腔放疗后肠激惹针灸靶向治疗探讨》报告中,重点分析了针灸在缓解盆腔放疗后所致肠道功能紊乱方面的作用机制与穴位选择策略,为临床难治性IBS提供了新思路;美国科罗拉多中医药大学校长周松涛教授在《调气治疗肠应激综合征》中,从中医“气机”理论出发,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针对脏腑气机改善IBS核心症状,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在功能性肠病治疗中的独特价值。张景洲教授以《中医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为题,全面梳理了IBS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强调了“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中的核心地位。教师曹家桢分享了《基于循证医学的〈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肠易激综合征〉制定体会》,详细介绍了突出了循证医学在推动针灸标准化、科学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反映了新一代研究者对临床规范化的追求;博士研究生王兴邦汇报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肠易激综合征》的具体内容,详细介绍了指南制定的方法论、证据评价过程及推荐意见形成机制;优秀本科生叶德力·叶尔江在《脑肠轴视角下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神经机制进展》报告中,深入探讨了针灸如何通过调节“脑-肠轴”互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功能,从而改善IBS患者的内脏高敏感性与情绪状态,从现代科学角度阐释了针灸起效的部分神经生物学基础。

本次会议不仅系统展示了针灸治疗IBS在理论、临床与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更促进了多学科、跨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会议聚焦“精准化”与“国际化”,为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循证发展、临床指南推广及作用机制深入挖掘注入了新的动力,对提升针灸在国际医学舞台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专家学者、双方师生、中医爱好者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